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Ted Seides曾说,没有一个首席投资官的履历是相同的。这次要讲述的这位首席投资官似乎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史蒂夫.莱特纳

 

史蒂夫.莱特纳(Steve Rattner),现任迈克尔.彭博(Michael Bloomberg)的家族办公室的首席投资官。他做过5种不同的工作,从记者,到投资银行家,到私募股权基金创始人,再到加入奥巴马政府来拯救金融危机中濒临破产的汽车工业,最后成为纽约市长彭博先生的首席投资官。几次转型,都颇为成功。仅看这几次转型,就让我们不禁好奇,这样的人生是怎样锻造的?(点击这里“听”采访


 

彪悍的人生:4次转型,5种成功职业生涯

 

莱特纳学生时代就热爱记者这一职业,1974年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进入了纽约时报,并在那里度过了8年半快乐的记者生涯,专门报道经济,并担任驻华盛顿5年。70年代的美国正值经济动荡的年代。作为记者,这绝对是最好的时代,有许多精彩的新闻值得挖掘。

 

在20多岁就就获得了许多人一生都难以获得的经历后,精力充沛的莱特纳期待获得更多的挑战,也期待真正去实践,而非仅仅是报道。进入而立之年后,莱特纳像很多朋友一样,期望转行,最终选择了投资银行行业,加入了雷曼兄弟。从初级分析师做起,甚至还要听命于24岁的更高级别的分析师,面对财务报表一抹黑,这一切都没能阻挡莱特纳在这一个行业继续发展的决心。那时的投资银行,还没有培训项目,一切都要在实践中学习。由于过去记者的经历,莱特纳开始专精于当时的“传媒”行业,这一“传媒”行业后来演变成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媒体行业(TMT)。在1983年,雷曼兄弟被收购后,钟情于小型机构的莱特纳去到了拉扎德银行(Lazard),直到11年后与几个合伙人一起共同创立了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在莱特纳眼中,投资银行与记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需要获取信息,分析核实这些信息。

 

在90年代,私募股权行业方兴未艾。如同很多投资银行界的同行一样,莱特纳的下一步也是进入这个行业,与几位拉扎德银行的合伙人,一起创立了Quadrangle基金,专注于TMT行业的投资。

 

可能每一个曾驻华盛顿的人都有一颗为政府服务的心。在1990年莱特纳也不曾放弃这一兴趣,业余为政客进行募资,也仍然为报纸杂志撰稿。在2008年,金融海啸到来、百废待兴之际,莱特纳渴望为社会尽一份力。于是,当政府邀请莱特纳参与拯救当时的经济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被分去重组汽车行业这一巨大的烂摊子。一如以往,莱特纳再次从头开始学习新的行业。当然,重组汽车行业需要的不仅是对汽车行业的理解,更需要敏锐的商业嗅觉,需要以一种商业上可行的方案,来让这些进入破产的汽车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国会批准了70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让莱特纳可以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重组。他组建了一个15人的跨党派团队,让这一行动能够不涉及党争,纯粹按照商业的方法来进行。

 

在成功完成汽车行业的重组后,莱特纳受到当时的纽约市长——彭博的邀请,来管理他的家族办公室,成为首席投资官。虽然莱特纳之前经营过私募股权基金,但进行资产组合配置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用莱特纳的话来说,这正如同要让一个心脏科医生去看你的肘关节。年近6旬的莱特纳又一次从头开始。

 

在管理彭博的资产时,莱特纳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彭博在了解并认同莱特纳的基本理念后,授予他很大的权力来配置资产和招聘团队,自己则更多地只是了解业绩情况。彭博也清楚地理解,配置出去这样大笔的财富,需要花一段时间来组建和培养团队,并搭建资产组合。莱特纳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好老板,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彭博家族办公室的“特别调料”

 

 

史蒂夫.莱特纳

 

在管理资产时,莱特纳主要奉行他在雷曼兄弟的老同事耶鲁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的捐赠基金模型。但是不同于耶鲁的模式,莱特纳采用了专才模式来打造团队。耶鲁模式下的投资者很多会采用通才模式,也就是投资团队成员会同时研究多个资产类别。

 

莱特纳之所以会采用专才模式,主要和他在投行的经历有关。投资银行里,不同的行业由不同的团队来研究覆盖。所以,从莱特纳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最好只专精于一个行业或资产类别的研究。在管理不同资产类别时,也是如此,会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不同资产种类的投资。但是,随着对于资产理解的加深,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也在加强。例如,在对冲基金和公开市场股票投资领域,两者的相关性很强。私募股权和股票投资的协同性也在增强,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开始横跨这两个领域进行投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家族办公室内部,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不断增强。

 

除此之外,耶鲁模式的运用也有其限制。耶鲁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世界上最优秀基金的网络,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网络,是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当2008年1月,彭博家族办公室开始运营时,缺乏最好的基金网络资源。当然,这也不全是劣势。当其他机构投资者饱受金融危机之殇时,彭博的资产当时仍主要配置于现金,几乎未受影响。

 

相信专业化的莱特纳,在聘用外部管理人时也是一样的理念,并且家族办公室将绝大部分的资金投资于外部管理人。不同于一些有直投经验的团队倾向于自己直接投资项目,莱特纳仍然相信并使用外部管理人。莱特纳希望将资产分散配置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及各种资产类别。虽然投资团队已有20多人,但是莱特纳认为需要依赖本地化的投资团队来进行当地的投资,特别是对于一些领域有专长的基金。

 

虽然较晚开始投资,彭博家族办公室有其独特的优势。市长先生深刻理解商业运作的方式,所以在招聘人才上,也舍得花钱。不像大学捐赠基金和慈善基金通常给不了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化的工资,彭博家族办公室可以给到足够吸引人的工资来招聘市场上最好的人才。莱特纳将其称为彭博家族办公室的“特制酱料”。

 


 

经营过私募股权生意,却不热衷直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

 

亲自经营过私募股权生意的莱特纳,清楚地了解在这个领域获得好的回报越来越难。在回报不高的情况下,再委托外部管理人来管理,费后的收益将更少。因此,在这个资产类别,莱特纳选择了自己进行直接投资。通过直接投资,莱特纳可以更好地控制现金流。在2008年以后,很多机构投资者都遇到了如何兑现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支付承诺的问题。因为进行了很多直投,彭博家族办公室需要兑现的出资承诺则相对较少。彭博的声誉,也为家族办公室招揽了许多优质的直投项目。

 

在经营过私募股权生意后,莱特纳并不看好这个领域。虽然这个领域仍然有一些回报上的溢价,他认为投资这个领域很大的问题在于追逐过往业绩。而业绩在这个领域并不可持续。一些过去业绩很优秀的基金,之后几期的基金却排位很靠后。正如大卫.史文森所说,这是一个靠人的行业,对于人的感觉很重要。曾经做过私募股权基金的经历,让莱特纳对于这个行业人的评判感觉更加精准。

 

 

大卫.史文森

 

当然,彭博家族办公室仍然会投资一些优秀的私募股权基金。虽然有时会追逐一些机会,但是他们仍然喜欢将投资的方法系统化。当一个有意思的行业基金出现时,他们会研究整个领域,去了解这个领域最好的机构是哪些,以及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

 


如何看待对冲基金?

 

在莱特纳眼中,对冲基金并不是一类资产类别,而是一种费率结构。只要是采用2/20费率的策略,基本都可成为对冲基金。而在策略上,可以极其丰富。莱特纳曾在«商业周刊»上专门就此撰文。对冲基金中最大的策略——多空股票策略的回报溢价不断下降。他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与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宾逊(Julian Robinson)为代表的对冲基金黄金年代相比,市场的有效性在增强。在当今低回报的时代,支付如此高的报酬给到管理人,让最终的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收益所剩无几。莱特纳认为这个行业将越来越难。

 

正如私募股权基金一样,这也是一个看人的行业。在投资时,莱特纳更看重潜在回报,而不是基金收取的费用。彭博家族办公室宁愿支付很高的费用给到这些他们认为可以产生高回报的基金,也不愿意支付比较低的费用给一些平庸的基金。可以看到,莱特纳的理念贯穿始终的是,不是为了配置而配置,配置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为了好的收益。所以,收益是最终决定是否投资的标

 

 



Beta还是Alpha?

 

迈克尔·鲁本斯·布隆伯格

 

彭博是一个对于资产管理有着清晰认知的投资者。在家族办公室成立之初,他就向莱特纳指出,不论他们多么擅长挑选管理人或者所挑选的管理人能力有多强,从长期来看,成熟的公开市场股票投资的主要收益来源是beta,而非alpha。Alpha始终是总收益的一小部分。这也是莱特纳的信念。因为彭博的资产非常长期,所以可以忍受比较高的风险,来投资公开市场股票。

 

即使不相信成熟市场里可以创造好的alpha,彭博家族办公室仍然使用主动管理的方法来投资美国股票市场,而没有简单地投资于指数,或进行因子化投资。这主要是因为莱特纳不认为他们自己有择时的能力。相比较下来,他们挑选优秀管理人的能力可能更强,并且过去已经证明了他们在挑选基金时创造alpha的能力。或许未来他们会进行指数投资,但不是现在。

 

虽然认可beta是收益的主要来源,莱特纳仍然小心地管理控制整个资产组合的beta水平,并且将之置于整个资产组合层面,不仅仅是针对公开市场的投资。

 


美国以外的市场:最爱中国

 

对于美国以外的市场,莱特纳并不喜欢欧洲市场,认为那里的市场基本面很差,一直在低配欧洲。但是他仍然保留了对于欧洲的投资,主要是因为那里估值确实便宜。他认为历史上欧洲一直是相对不错的市场,很有可能那里的市场有一天会反弹,他也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当谈及新兴市场时,莱特纳难掩兴奋。在他眼里,这就像是40-50年前的美国,市场更为无效。对于了解这些市场的管理机构来讲,即使刨除高额的费用,他们仍然能够创造很好的回报。所以在这些新兴市场,彭博家族办公室仍然相信主动管理。

 

在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里,彭博最大的投资在中国和印度。他们不喜欢俄罗斯,或许永远不会投资这个国家。对于莱特纳来讲,遇到的挑战是,投资这些国家不能光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产生好的回报,必须去到当地才能找到好的基金。过去已经在这个领域有了一些教训,所以他们会聚焦于某些地区进行投资。

 

在莱特纳愿意进行投资的地区里,中国无疑是最让他振奋的。他认为中国市场,特别是公开股票市场,是相对低估的市场。每年他都会来中国几次。每次都会被中国的活力震惊。他相信中国的企业家们对于成功有着热切的渴望,可以抵消这个市场中的政治因素带来的影响。当和同事朋友打赌中国和印度哪个会更好时,莱特纳总是站在中国这一边。而很多他的朋友站在印度那一边,因为他们相信民主制度会做得更好。目前,彭博也在印度配置了资产。

 

虽然莱特纳也相信民主,但是他被中国模式带来的成果所震惊,也深信于此。他相信中国可以实现所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虽然对于美国政客来说,这一计划的实现令其恐惧,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却是令人振奋的机会。

 

虽然深信中国,但是在中国找到值得投资的基金是件困难的事,透明性、法制、道德规范都是选择管理人时遇到的障碍。现在彭博已经投资了2家中国的公开市场基金,在风险投资领域则配置了更多基金。

 

对于投资中国,莱特纳有一个有意思的观察: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成功女性比在美国更多。彭博投资了几家女性为CEO或者主要合伙人的基金。

 

 



如何管理被投基金?

 

在基金挑选和赎回方面,莱特纳认为在赎回方面,他们过去的动作过于频繁。莱特纳的一个创新是,他会让团队去评估赎回的基金后续的表现,以此来衡量之前所作的赎回决定是否正确。通过这一方式,莱特纳发现之前的赎回决定并没有让他们遭受损失,但也没能因此让自己赚钱。所以,他现在的策略是如果他认同某一管理人描绘的基本面前景的话,会在情况变差时,依然给予管理人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相应地,莱特纳在最初决定聘用管理人时也变得更有耐心了。

 

莱特纳也是集中投资的信徒。在他看来,分散投资的结果是均值回归。与其投资于100个基金,还不如买指数。

 

在评估管理人时,莱特纳的团队当然会关注业绩、投资流程、想法的质量、团队的构成等,但他们希望看到投资团队是这家管理人最大的股东,特别是投资团队中起领导作用的成员。在做最终决策时,莱特纳会问自己,是否相信基金的这一位领袖有着成就伟大的决心。虽然对这一问题肯定的回复,并不能带来绝对正确的决策,但是在彭博过去的投资中,业绩最好的基金都有这一特质。

 

5种不同的职业,4次成功的转型。莱特纳看似毫不相干的经历里,其实埋藏着过去种下的种子。精炼而毫无废话的语言风格,是记者生涯练就的。持之以恒的务实风格,快速的学习能力,是让每次转型都能成功的原因。彪悍的人生或许可以以此来解释。投资是项矛盾的艺术,总是在权衡。对事物,莱特纳总是有着清晰的观点,同时包容相反观点而做出调整。我们为彭博先生高兴,能找到这样一位有才华、能干的首席投资官。虽然彭博先生退出了总统竞选,但是他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会随着自己家族办公室的慈善事业,流传下去。

话题:



0

推荐

Ted Seides

Ted Seides

5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资本配置者栏目创始人。曾是美国对冲基金母基金Protégé 的创始人之一和联席首席投资官。2010年,被Larry Kochard和Cathleen Rittereiser在其所著的《顶级对冲基金投资者》一书中列为顶级对冲基金投资者。在职业生涯早期,师从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David,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进行公开市场基金投资和固定收益投资。具有家族办公室的管理经验。Ted Seides于2017年创建Capital Allocator,致力于探索资产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被巴伦杂志评为商业金融领域最佳音频节目之一。

文章